《本草纲目》中的寓医于食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0-17

本草纲目中的寓医于食

明代医学家李时珍非常推崇药膳食疗防病保健作用, 他曾在本草纲目中写道:轩辕氏出, 教以烹饪, 制为方剂, 而后民始得遂养生之道。”他博采众收, 汇粹前人食疗经验之大成, 本草纲目中专门收载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达500 余种(且多附有插图和验方),列为水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鳞部、介部、禽部、兽部,总计21卷。且收载了前世历代食物本草书中无记载的食物, 仅谷、果、菜三部增加品种达64, 增加附方达1398首。书中详尽记述了食物的性味、归经、功效、主治、服食法、药膳配方及饮食宜忌等。全面地从食疗营养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, 同时还收录了不少食物治病的医案医

掌握食物不同的性和味, 对于临床辨证施食()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李时珍非常重视食物的性和味, 他沿用历代本草学的

分类特点, 将食物的性归纳为寒、凉、温、热4,称之为四气;将食物的味归纳为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()五味。同时还引用唐·孙思邈的话对掌握食物性味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:精以食气, 气养精以荣色; 形以食味, 味养形以生力。精顺五气以灵, 形受五味以成。若食气相反则伤精, 食味不调则损形。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生, 后制药物以防命, 气味温补以存精形。

本草纲目中不仅载有前人的经典药膳方, 而且也有许多单味食物及多味食物配合施膳的方法。

单味食治, 方便而效捷, 本草纲目食疗法的一大特点。如: 用韭根煮水服可治盗汗; 用马齿苋研汁内服可治产后虚汗;用山楂煮水服可治食物不消; 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漱, 可安蛔;用荷

叶焙干为末, 米汤调服, 可治吐血咯血; 用干柿连蒂捣烂, 酒调服, 可治反胃吐食; 用虾仁炒食或将雄蚕蛾去头、翅、足, 炒为末, 蜜丸内服, 可治阳萎等。


多味食物配合, 或相须为用, 或相使而行, 或寒温并用, 或补泻同施, 七情合和, 其效倍增。如:

用葱白与淡豆豉泡服, 取汗,可治风寒感冒; 用萝卜子()、杏仁( 去皮尖, ) 蒸饼服, 可治久嗽

痰喘; 用芡实煮熟去壳与粳米煮粥服, 可益精气, 强意志, 利耳目, 此皆相须为用。

用大枣、小麦、甘草煎汤服,可治妇人脏躁, 此皆相使而行。

用大雪梨一个, 以丁香十五粒刺人梨内, 湿纸包四、五重, 煨熟食之, 以治反胃转食; 用狗肉与米、盐、豉煮粥食, 可治脾胃虚寒, 此皆寒温并用。用猪肾劈开, 入甘遂末, 纸包煨熟食, 以治肿满此皆为补泻同施。

药食结合, 将能食用的药物与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配伍在一起, 既取药物之性, 又用食物之味, 食借药力, 药助食威, 相辅相成, 相得益彰。本草纲目中尤多药食结合之方例:     

如治脾虚下痢, 用野鸡一只, 入橘皮、葱椒、五味, 和作馄饨熟煮, 空心食之, 治大便秘结; 用杏仁去皮研末, 加水捣成稠汁, 再加入生蜜、甘草, 慢火熬成稀膏, 汤水点服, 治眼流冷泪; 用木耳一两烧存性, 木贼一两为末, 以清米泔煎服等。书中更有成方, 屡显神效,百合鸡子汤(百合、鸡子黄)治百合病已经吐后者;胡桃丸(胡桃肉、白茯苓、附子、姜汁、蛤粉、蜂蜜) 治遗精;肉汤(羊肉、当归、黄芪、生姜)治寒劳虚羸;趁痛丸( 白莴苣子、白粟米、乳香、没药、乌梅肉、蜂蜜)治内损腰痛等。

总之,本草纲目中药膳食疗的内容尤为丰富,不仅对前人的药膳食疗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,而且还增补了大量有价值的药膳食疗方,为后世药膳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讨。


大医医学搜索系统所有 大医医学搜索系统提供技术支持

您是第: 144340 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