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脾承气——过敏性紫癜案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0-14

过敏性紫癜案:

郝某,女,3岁。2014516日初诊。

主诉:下肢出血点2年。

现病史:患儿2年前双下肢出现大量暗红色出血点,西医诊为“过敏性紫癜”,虽经多方治疗,仍时轻时重,反复出现,近两周因饮食不节,症状加重。现症:双下肢有散在多个紫暗色斑块,高出皮肤,按之不褪色,微痒,伴腹痛腹胀,面赤唇红,牙龈出血,口气臭秽,大便秘结,两三日一行。舌质红,苔黄,脉数。血小板计数正常,体温正常。

中医诊断:肌衄。

辨证:脾胃积热,迫血妄行。

西医诊断:过敏性紫癜。

治法:清脾泄热,凉血化斑。

处方:调脾承气汤加减。

药物:广藿香3g,栀子8g,生石膏12g,丹皮 8g,陈皮8g,川连5g,白芍6g,赤芍6g,紫草10g,水牛角12g,大黄5g,焦槟榔8g,甘草3g3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2014年519日二诊:服上方2剂后,大便通畅,下肢出血点渐消,牙龈未再出血,腹痛止,查小便常规正常。上方减石膏2g,大黄易熟军,继服6剂。

2014年525日三诊:紫癜未见新起,纳食增加,无明显不适,为杜后患继以调脾和中汤善后。

按语:过敏性紫癜中医谓“肌衄”、“葡萄疫”。本病的发生内因是正气亏虚,外因多与外感风热、湿热伤络、饮食失节蕴生内热有关。案中患儿病发于营血,置于肌肤,病变脏腑则在脾胃。其病理机制为脾胃积热,邪火内蕴,火灼脉络,致血热妄行,发为紫癜。调脾承气汤清脾泻热,去行气焦燥之枳壳、焦槟榔、炒莱菔子;加紫草、赤芍、水牛角凉血消斑;白芍、甘草缓急止痛。治疗本病时,如伴有关节肿痛者,加忍冬藤、鸡血藤利湿通络;小便尿血者,加白茅根、茜草、小蓟凉血止血;腹痛者,加白芍,重用甘草以缓急止痛;皮疹密集者,加紫草、藕节炭、三七化瘀消斑。



大医医学搜索系统所有 大医医学搜索系统提供技术支持

您是第: 144324 位访客